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——智防电信骗局·守护数字财产
9月17日是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电信日,“网络安全为人民,网络安全靠人民”的主题在电信领域更显深刻。如今电信诈骗已形成精准化、链条化犯罪模式,从普通民众到企业高管皆可能中招,筑牢防范屏障亟需全民警惕与专业力量协同。案例:AI 拟声的“亲情陷阱”。2024年6月,广西某市民突然接到“女儿”哭诉电话,称遭遇车祸急需手术费,声音与女儿别无二致。情急之下,他向对方提供的“医院账户”转账15万元,事后联系女儿才发现被骗 —— 骗子利用AI技术克隆了其女儿的声音,还通过社交平台获取了家庭近期动态。
当前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,隐蔽性与迷惑性持续升级:
AI 技术类骗局:除克隆声音外,还能通过深度伪造生成“亲友求助”“领导指令”视频,搭配盗取的个人信息编造场景;甚至伪装成客服通过实时语音对话,诱导泄露银行卡验证码。
投资理财类骗局:在短视频、社交群推广“高收益、低风险”虚假项目,以 “内部消息”“大师带单” 为诱饵,先让投资者小额获利,待大额投入后关闭平台卷款跑路。
冒充公检法骗局:通过来电显示伪装成公安、检察院号码,声称受害人涉嫌“洗钱” 犯罪”,以“保护资金安全”为由,诱导将钱款转入所谓“安全账户”。
直播间诱导骗局:主播以“秒杀福利”“抽奖返利”吸引关注,要求添加私人微信参与,再以“缴纳保证金”“激活福利”等名义骗取钱财;部分还伪装成“情感导师”“创业导师”兜售虚假课程。
“注销校园贷” 骗局:针对有贷款记录的年轻人,冒充金融平台客服,谎称“校园贷账户需注销否则影响征信”,诱导通过借贷转账“清空额度”。
虚假购物退款骗局:冒充电商客服致电,以“商品质量问题可双倍退款”为由,引导添加QQ / 微信,再通过发送钓鱼链接、诱导共享屏幕等方式盗取支付密码。
这些诈骗手段背后,折射出三大新态势:技术伪装升级降低识别难度,场景精准渗透锁定不同群体,资金通过虚拟货币、“跑分”平台流转更隐蔽。
防范电信诈骗,需“个人设防、企业尽责、技术护航、政企联动”四维发力:
个人层面,不轻信陌生来电的“紧急事态”,不点击短信中无明确来源的链接,向陌生账户转账前务必多渠道核实。手机需开启陌生来电拦截,定期清理可疑 APP。
企业层面,健全财务支付流程,将“电话二次核实”列为大额转账的强制环节;对员工开展诈骗案例培训,重点讲解伪造领导指令、虚假合同诈骗等职场高发骗局。
技术赋能方面,需构建“预警-识别-拦截”技术体系。通过智能算法分析通话、短信中的诈骗特征,对高风险行为实时弹窗提醒;利用大数据追踪资金流向,识别“跑分”账户并阻断交易。
政企联动上,公安、运营商、金融机构需共享诈骗号码、可疑账户黑名单,建立快速冻结机制;技术服务商则可提供溯源工具,协助精准定位诈骗窝点。
而作为反网络犯罪技术服务商,华企盾依托技术优势,在打击网络犯罪领域也将持续发力,助力提升案件侦破效率。电信安全无小事,唯有每个人绷紧防范之弦,政企协同筑牢技术屏障,才能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,真正守护全民数字财产安全。

版权说明: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如有信息内容、侵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处理。
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——智防电信骗局·守护数字财产
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——筑牢校园网络安全防线
网警提醒:七夕浪漫需警惕 筑牢“心防”识骗局
新型“育儿补贴”诈骗现身!如何防范?
“高薪兼职”或涉嫌诈骗 当心成为电诈“工具人”
净网:警惕因支付密码简单而被盗刷,安全是共治的防线
净网:护航新学期 筑牢网络安全门
男子被骗后上网找警察帮忙,结果...
警察为什么不帮我把被骗的钱追回来?统一回复:
去中心化犯罪有哪些特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