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针对大学生的典型骗局,看完这些能少走弯路!
近期诈骗案件频发,其中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诈骗尤为猖獗,这类诈骗不仅威胁学生个人财产安全,更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冲击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骗局正瞄准大学生的需求链条全面升级。
这背后的核心原因,是大学生群体缺乏社会经验,又面临求职、学业、消费等多方面需求,给了诈骗分子可乘之机。
结合近期案例,以下几类针对大学生的骗局尤为典型:
(一)情感捆绑式推销:善良成为收割工具
2025年夏,北京某高校实习生小张在丰台站换乘时,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“卖笔骗局”。两名身着学生装的女子以“实习冲业绩否则被辞退”为由,向他推销号称“德国进口”的中性笔,单价198元。
因感同身受实习压力,小张最初花费高价购买了两支,未曾想这只是骗局的开始。

接下来4小时内,先后8名嫌疑人轮番上阵:开始时还是攀老乡软磨硬泡,让小张被迫购买高价产品。当他表示无力再购买时,便有人开始哭诉博同情,提出借钱周转。甚至有人谎称“能帮他追回以前被骗过的钱”,但需要有贷款证明,以此哄骗小张贷款转账。
第四拨人则假意拉家常,趁其不备将他逼至墙角,以“冲业绩”为由逼迫他借款转账。最后让小张为“善良”付出了8000余元的代价。而所谓的“高端笔”实际成本仅15元左右。
警方调查发现,该团伙分工明确,有统一话术,专门瞄准火车站、商圈的大学生。目前8名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。
(二)工作没找到,债务先上身
2025年7月,应届毕业生王同学通过校园招聘入职一家科技公司,20天后却被公司以“能力不足”为由要求参加“岗前培训”。公司承诺“培训后优先录用”,诱导他办理了26800元的“低息贷款”支付培训费。但实际授课的关联公司并无培训资质,课程质量与承诺严重不符。
当王同学要求退费时,发现公司已退租失联,而贷款机构的催款信息却接踵而至。

(三)兴趣消费陷阱
2025年暑期,演唱会、音乐节密集举办,催生“低价票”诈骗热潮。大学生小李为购买热门演唱会门票,在社交平台支付50%定金后被对方拉黑。
游戏领域的诈骗同样高发。学生王某出售游戏账号时,被诱导至虚假平台交易,对方以“账号冻结”为由索要2万元“解冻费”,最终钱款付诸东流。
(四)考研培训骗局乱象
2025年3月,北京考生林晓报名高价“保过班”,然而课程结束后,机构却以出勤率不足、基础薄弱等理由拒绝履行退费承诺。
此前还有备考生被电商平台考研机构“高通过率”宣传吸引,支付5499元报名。实际服务中,学习计划为通用模板,资料是盗版资源,督学敷衍了事。更有备考生在线上辅导班申请退款时发现,店铺注册者竟是60岁老人,导致维权之路困难重重。

从情感捆绑到求职套路,从兴趣消费到考研骗局,不难发现诈骗分子始终紧扣大学生“共情心理强、需求迫切、风险意识弱”的特点。
对大学生而言,提升反诈意识是保护自身财产的关键,面对“低价诱惑”“优先承诺”“情感牌”时,需多一份理性——转账前核实对方身份,涉及贷款、高额消费时及时与家人沟通,选择正规平台交易,留存相关证据;若不幸被骗,要第一时间报警并联系学校协助处理。

版权说明: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如有信息内容、侵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处理。

2025年针对大学生的典型骗局,看完这些能少走弯路!
和反诈民警聊了3小时:才知道他们每天在和多少骗子赛跑
“杀猪盘”员工考核KPI曝光:网恋男友的业绩,竟是你的养老钱···
11.11购物狂欢季,诈骗分子也在“冲业绩”?这3种套路千万···
那些下载陌生APP的隐形套路——反诈干货
警惕‼️杀猪盘新套路曝光
【以案释法】沉迷网赌走上诈骗路,一朝案发难逃法律裁
【反诈宣传月】2025年国家反诈中心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···
亲,请查收您的“618”网络安全指南!
7大类型、10种话术、5个步骤:诈骗“套路”大起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