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 | 一青年使用45个支付宝账户帮助网络赌博转移资金,判刑!
“轻松赚钱,月入过万,只需提供账号......”当这类极具诱人的信息出现在你的手机屏幕,你会心动吗?或许你觉得只是简单出借个账号,不会引发严重后果。但现实中,不少法律意识淡薄的人正因这种错误认知,沦为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的“工具人”。近日,博爱法院对一青年组织他人实施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案件,依法作出了判决。
基本案情
2023年5月至9月,被告人张某受非法利益驱使,在明知是为网络赌博资金流转提供协助的情况下,于某小区内纠集王某、贾某、赵某、张某等人(均已判决),构建起为网络赌博团伙服务的资金转移链条。其被告人张某负责提供场地及与网络赌博平台对接;王某等人则负责联系并对接实名认证的支付宝账号,实施洗钱操作。他们共计使用45个支付宝账户,帮助网络赌博团伙转移资金达1196136.28元。经查,在从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,被告人张某违法所得26000元。
法院判决
法院审理后认为,被告人张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,仍组织他人为其提供支付宝账户,情节严重,已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,应予依法惩处,本案是共同犯罪,被告人张某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,是主犯,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的全部犯罪处罚。被告人张某自愿认罪认罚,退缴违法所得,可以从宽处理。依照相关法律规定,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一年,并处罚金14000元;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上缴。
法官说法
预防掉入帮信罪陷阱,必须强化法律意识,坚决不随意出租、出借身份证、银行卡和支付宝账号。面对可疑网络兼职和高额报酬诱惑,务必保持警惕,多渠道核实。要知道,任何帮助网络犯罪获利的行为,都逃不过法律严惩。

版权说明: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如有信息内容、侵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处理。
网警提醒:七夕浪漫需警惕 筑牢“心防”识骗局
新型“育儿补贴”诈骗现身!如何防范?
“高薪兼职”或涉嫌诈骗 当心成为电诈“工具人”
净网:警惕因支付密码简单而被盗刷,安全是共治的防线
净网:护航新学期 筑牢网络安全门
男子被骗后上网找警察帮忙,结果...
警察为什么不帮我把被骗的钱追回来?统一回复:
去中心化犯罪有哪些特点?
网警护航 | 高考录取季 警惕“通知书”陷阱
四大电诈陷阱曝光,法官手把手教你绕行